2011年4月9日星期六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4)
下乡的日子过得也很快,一晃一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又到了年末冬季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时节了.今天又是赶场的日子. 趁还没有开挖鸭子河,抓紧时间去赶场,随便去镇上饭馆打打牙祭,开一开油荤, 已经一两个月没有沾油荤,嘴里早就涝得发慌了.另外 生产队把从地主,富农拥有的自留地收回一部分再分配给我的自留地上种植的蔬菜收成少,不够吃,随便再去镇上买点小菜带回来.方便自己,每天傍晚收工时作晚饭也有菜炒来吃.
响午刚一过,我就背上一竹背兜,锁上房门,朝高騈镇走去.乡间的小路,在连天阴雨后,路很溜滑不好走.但是我们大队赶场的农民一般都顺着路宽的机耕道往高騈镇走.时节已是深冬,冷风呜呜地吹,天气很阴霾.秋播下去的小麦和油菜种子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已露出喜人的绿色小苗,川西坝子冬天的大地仍然显得郁郁葱葱得一望无涯.在这片土地肥沃的田野上,到处涌现出一簇簇竹林环抱青郁郁的瓦屋顶;高瞻的屋檐做成龙的抓角样式,村外的路边还有枝繁叶茂,老树干横越的皂角树,柏树和四川到处都有的树冠巨大的树龄几百年的老树,据称是四,五百年前从福建移栽过来的黄桷树.这就是我下乡落户的地方—广汉太平公社,它处在川西平原成都之西北的广汉县境内而紧邻什邡县的鸭子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上.
离我居住地不远就有一个大的乡镇:高骈镇.今天去高骈镇赶场的农民一溜一溜地不断线式的朝镇上赶去.从推独轮的鸡公车的卖粮户到肩挑一担担的蔬菜,杂粮的身材壮实的庄稼汉,从抱着公,母鸡,提着鸡蛋的老太婆,到背上背着谷糠和腊肉的中年农妇向场街上走来.其实我住宿的地方离高骈镇就三,四里的路程,能看见高骈镇火车站耸立的高压电线塔若隐若现的影子了.镇里有一座古祠,但是关于它的趣闻轶事却甚少.从这儿去前往镇上赶场的路上,赶场的人都是农民,所见到的个体商贩不多.
自从1966年的五月,大约是在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公布后,正式进入文革开始,搞政治运动比较厉害,这种情况一直贯穿于整个文革时期.有很多政策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期中.有过农村个体经济繁荣兴旺发展时期,针对这种情况,记得当时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财政贸易和手工业方面若干政策问题的文件就指出,对小商小贩必须进行国家的管理和行政监督,不允许搞投机倒把,大量的小商小贩为国营进行代购和代销,逐步取消。到68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有中央文革联合发的文件是这样写的:《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在这里面要求取缔无证商贩和无证个体工商户。农村农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的社员一律不准经营商业.
要讲起那时的赶场,也就是农民聚集在镇上街道边上摆地摊式的泛泛地出售一些自产的农副产品, 挑着一担箩筐,一边是一筐脐橙,一边是扎成小把的大蒜和修整得漂漂亮亮的莴笋,还有几小把芫荽大家赶场都是为了来挣得一些小钱,然后再用挣来的这些钱买些自己急需的日用品回家.当时这种情况是很多,但要能够从中搞投机倒把,欺行霸市,赚大钱,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存在.虽然当时普遍的是人们的生活都单调而贫困,但影响彼此心灵的绝不是金钱,而规范彼此生活还是要靠一些信念和道德观念的支持,放弃不顾一切地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的观念,临到有同胞遇到困难时,不惜大力相助,这样的人在当时也还实在不少.
从我住的生产队的知青房出门向右走过两,三百米的田坎路,就有一条简易的送公粮的土路.顺路走,约略有半个钟头的光景便到了高騈镇.这是一个不小的乡镇,有几条街,镇上也有好几百户人家,镇上一座座晚清式楼房,结构相当精致.镇街上一步一步的街道呈现着相当青幽的颜色.都为明清时的青石板铺成. 高騈镇的街面和川西坝子的其他乡镇一样,是一条直街.街的南北两端相隔有不少小巷,有一道很清澈的小溪,从什邡的龙门山麓流下.流淌过镇子,被归引到一个沿街边流淌的青石板铺成的水槽里去.这样,沟槽里的溪水泊泊地流过街沿,但在夏天炎热的气候时,人们坐在街边纳凉的,倒是再清凉也没有的.
镇街两边的民居有旧式而阔的房檐,中间是一条繁华热闹宽敞的街心.每逢一,三,五,六,七的赶场天,镇上附近乡里的农民肩挑,身背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沿街门前由一道很简单的石板铺设的街沿,街沿上农民并排着放上着自己贩卖的货物.在一些新摘的时鲜蔬菜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群,那当然是拥挤嘈杂不堪的.平常如果不逢赶场天,这里是人少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成了热闹兴隆的集市,两边的街檐便成为摩肩接踵的市场了.
快进镇口的时候,走过一条小溪上铺设石板桥,就见铺设铁路的高地上有座宏大的铁路信号塔.与镇子隔小溪对峙.周围大树挺立.颇占地势.镇外建有一条高高的铁路路基上有一条专用铁路通过,是广木铁路(广汉至什邡红白镇木瓜坪村)与宝成铁路相连。路基两旁种植有无数的柏树林保护路基.那是从小小的树苗开始长大成大树,坐在火车上可以望得见路基两旁的树林,一直从什邡金河磷矿火车站延伸到广汉火车站.四川省金河磷矿就在什邡红白镇,铁路从什邡市区穿过直通往金河磷矿。这条铁路是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为开发金河磷矿而修建的一条专用铁路.这条铁路的修通带动了沿线农村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有利于沿线旅游经济带的形成.铁路沿线有许多著名风景秀丽的景观,历史悠久的景点,这些原本独立的旅游点,通过铁路的连通,形成一个旅游整体去吸引游客,使其成为一条旅游经济的长廊,为促进沿线经济, 旅游的发展以及提升沿线乡镇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铁路信号塔下,是一个火车站.这就是高騈镇火车站 成兰(成都---兰州铁路已于是2009年九月动工)现已开工建设,将通过这里,还要新建什邡火车站,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之后将可从成都乘火车直达兰州. 高騈镇外有条公路从铁路下面穿过,上面设有一个火车站,就是高騈镇火车站.
今天也是广汉县城的赶场天,我也决定乘火车去广汉县城赶场.这儿和高骈火车站只隔一两条横街,再朝镇外走一段路,就能看见高骈火车站了.但今天搭火车去广汉县城的赶场的人多,这儿的气氛就热闹了,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忙着朝车站赶路,乘火车去广汉赶场.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向车站走去.散居在附近的知青和农民,每逢广汉县城的赶场天,陆续都聚集到车站来,沿一段石梯的阶沿而上,就见一座坐落于平坦的车站站台上的高骈车站的房子,在一排白果树荫下的车站候车室,那里已经聚会了不少的人,被众人拥挤得有点水泄不通,我们走进候车室,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来买到广汉车站的火车票.售票窗口里的售票员看见我们便爽朗地说:”----你们真是萧洒自在啊!又进广汉城去玩.”这说明:平时我们常乘火车去广汉县城赶场,她已经对我们相当熟悉了.
我们每次回成都就就是从这个车站乘车到广汉车站,再从广汉车站转乘宝成线方向开往成都的列车回成都.不一会儿我便乘上从什邡木瓜坪到广汉的由敞蓬货车替代的客运列车,由高骈车站动身到广汉县城去 从什邡开过来的客车一般说来是简易客车,一天只有两趟客车到广汉经过高骈镇,车速不快,慢悠悠地驶过来,也要个把钟头到高骈车站.如果是从高骈车站始发广汉的客车就是用敞蓬货车替用.
夏天在刚烈的阳光里暴晒近一个钟头到广汉.我们乘车的每个人都快晒成干鱼了,身体差的人基本上快虚脱了.有时乘车,天空闪击雷电,大雨滂沱,风大,把敞蓬货车的车壁吹打得震响,在瓢泼大雨下我们都淋成落汤鸡了.糟糕的是川西坝子的雨一洒下来就住不了,我们就这样一直淋雨淋一个把钟头才到达广汉车站.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知青为了赶路,错过了客车发车的时间,赶不上客车了,无客车可乘了,大家也顾不上这许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见闷罐货车也上,爬上其滑溜溜的车顶,这意味着我们在与死神决战,稍不留意,一阵狂风刮来,就会从正在急速行驶的列车车顶上掉下来被卷入车轮下,被碾得粉身碎骨,死于非命.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感到非常后怕,有一年夏天最热的一天,户外气温高达40C多度,烈日当空,因财力困难,已经到了几角钱车资都付不起的地步.我冒着酷暑,坐在一辆开往广汉火车站的闷罐货车的滑溜溜的车顶上,在高温下,对着晴光闪烁的光滑的车顶,我感到一阵阵地头晕目眩.车行一小时,到达了一处铁轨的分叉道处,行驶的列车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我差一点被甩下车顶,幸好有一同伴及时伸出上帝之手死死地拉住我,把我从死神手中拉回来,靠他来接应,我才幸免于一死.从那以后,他成了我心目中的一代伟人,他的救命之恩和无量的功德将在我心灵深处永远长存.
我们乘坐的这趟火车驶出高骈镇火车站不久,天气就变得阴霾了,不久天空中开始微微地飘起小雨,继而转为中雨,快到广汉车站的时候,雨便渐渐下大了.时节是冬季,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而又连日阴雨不定,车行沿途所观的景物都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中.何曾还有丝毫赏景的心情呢?火车行驶得不快,在本身的载重之外还拖了两节装载农副产品的货车.在风雨交加中,我们乘坐的这趟临客的货车终于在广汉车站停了下来.我们周身湿渌渌地冒雨走出广汉车站.
走出车站,仿佛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都变了,路人们都闪着好奇而轻视的眼光看着我们.那对于一般人而言还不觉得其中包涵得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对于我们这意味是应该觉得更复杂些了.那分明是在说:”你们为什么不老老实地呆在农村,努力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好好地干农活,而整天东游西荡,不务正业,就喜欢朝城里跑,图享乐,不愿扎根农村艰苦奋斗!”这分明对我们是最大的冤枉,其实我们是循规蹈矩的知青,努力地干农活,一惯坚持与当地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真诚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一年之中我们也没有几次机会进县城赶场.只是单调的农活,艰苦,乏味的生活,感觉到前途的渺茫,不免加深了自己的忧郁.假如是能去县城赶赶场,那情绪就要好很多.
这是一座相当幽静的小城.走出车站可以望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向北也可眺望到一座铁路大桥.隔河和县城对峙,周围松柏挺立,颇站形势.那就是宝成铁路的鸭子河大桥. 每年冬天修鸭子河的季节到来时,我们就在距鸭子河铁路大桥不远的河滩上,挖河砂,用竹筐肩挑上来,倾倒在河堤上防洪.宝成铁路从成都铺出来,经过青白江到广汉,跨过鸭子河大桥,笔直地朝前走,过了德阳,进入罗江丘陵地带便有弯道走到绵阳了.再跨过涪江大桥,进入四川第二大平原-----中坝平原.再继续向北行,经过小溪坝,后坝,马角坝,昭化到广元.再朝前行,铁路就不好走了.就要翻越秦岭山脉.火车蜿蜒地爬秦岭山坡,穿过许多山洞隧道,才出川,驶进陕西省境内的宝鸡.
一阵冬雨之后,天气越发阴黯.浅灰色的云层暗淡得无一丝缝.我们走出车站,就是一个大广场,顺着朝前走有一条晴天是尘土飞扬的公路通向广汉县城,顺公路步行差不多走一公里才到达广汉县城.临近县城街道两边都挂有文革式大标语的横幅,其上书有”造反派联合起来!抓革命促生产,不要武斗,要文斗!等标语.广汉县城的赶集的市场相距县城南门入城口不上半里路,位于城中心,靠近县革命委员会,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国民经济开始调整之初的1961年底按照中央文件的指示准许建立的,文革中其事实上原隶属军管会管,军管会裁并了,县革命委员会接手在继续照管.
自由市场是设在城中心的,我记得有时我们不去高骈镇坐火车进城赶场.而是步行30几华里进城赶场.我从清早动身,沿红旗渠徒步走,假使是晴天的时候,只要走三两个钟头的光景.是在下雨天,那就要走三四个钟头了.在广袤的田野上,远远看见有无数的很高的高压输电铁塔隐隐约约地从广汉的川西平原的地平线上耸立出来.越朝前走,塔影渐渐鲜明了,右边又可以看见一座.前一座是二大队附近的塔,后一座便是快到鸭子河边上的塔了.跨过了鸭子河大桥,广汉县城一带城镇的影子也渐渐地在鸭子河东岸现了出来.
解放前广汉县城城楼是有的.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黑黝黝的森严的城门洞口,这些都还是鲜活地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现在感到遗憾的是这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古老的城墙的壮美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出国以来这种观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的确是只有中国才有的很雄壮的建筑.
天色正是中午,时间还早,我便在自由市场附近的街头行街,我发现肩挑,背背,手推车的农民,还夹杂着不少身背小孩,手提竹篮的妇女朝自由市场涌进.人越来越多了.我下意识地觉得现在进场赶场还尚早,遂转身从侧面一巷子饶到街上去.巷道中也是来赶场的农民,一个接一个地排成了一长列,一直拖到巷尾,毫不稀奇,平常赶场天就是这样的.我刚一走过小巷,转向大街,情形也差不多.满街都是人,大都是肩挑,背背,手提,手推独轮车进城赶场的农民.
差不多已是上午十一点半钟的光景.我一个人到街上去观光.看到已有不少餐馆的铺面开门了,诱发了我自己的一些食欲------在文革时候的川西坝子广汉这样的一个县城,它的烹饪和小吃素来在全省就享有盛名的,菜肴的可口很有引诱食客的魅力,在这样并不能算是头等的繁华大街上,说不定会有什么地方名小吃可卖,待我去发掘.我进了一家餐馆仔细地看了.可惜,大抵也都只是一些大众化的饭菜.餐馆的老板正在替顾客们预备中饭,正在一口大锅里自做豆花拿出来做菜.那道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道菜.一锅白嫩的豆花,嫩得很透,色白用餐馆特制的辣油沾料沾吃,味道很鲜.我吃了一碗又一碗,把一大碗米饭都吃光了.老板很高兴,就好像对自己的厨艺很有自豪感,结帐时,我付了两角钱和五两省粮票.
订阅:
博文 (Atom)